magic jack music.club: audio-system-cable-spec



audio-system-cable-spec






線材 - 規格


為了滿足發燒友音質 (或心理,或視覺) 上的需求 ,近年來各廠紛紛推出超高價的線材,

價格比起許多喇叭、擴大機... 都不惶多讓。

既然要花大錢買一條線,當然得先好好研究一下規格。

...

線材的材質

雖然金、銀、銅、鐵... 各種金屬,甚至碳纖維,都可以拿來當線材的導體,

然而導電率最好,又容易取得的,就只是銀 (Ag) 和銅 (Cu) 兩種。

其餘如 : 金 (Au)、錫 (Sn)、鋅 (Zn)、鋁 (Ai)、銠 (Rh)、鈀 (Pd) 等,不是有某些缺點,就是太稀有、太昂貴,

大多只是參在合金中,用來調整結構或調音而已。

...

銅線 Copper

銅導電率高,易加工,又很便宜,問題是雜質很多 (基材純度只約 70%)。

為了提高傳輸效率及聲音純度,音響用線材,大多是以無氧銅 (Oxygen-Free Copper,OFC) 製成。

所謂的 OFC,是在冶煉銅的過程中,為了避免了氧化,去除氧化物,所生產出的銅。

至於純度,則分成 :

3N - 99.9% (最基本的 OFC 純度)
4N - 99.99%
5N - 99.999%
6N - 99.9999%
7N - 99.99999%
8N - 99.999999%

...

市面上還有許多依 OFC 再進化的...

HI-OFC (High Class - OFC) : 高導電無氧銅 (純度約 4N)

LC-OFC (Linear Crystal - OFC) : 線性結晶無氧銅 (純度約 4N)

PCOCC (Pure Copper by Ohno Continous Casting) : 單結晶無氧銅 (純度約 5N - 8N)

PCOCC-A (PCOCC - Annealed): 經褪火處理的單結晶無氧銅 (純度約 5N - 8N)

PSC (Perfect Surface Copper) : 實心光面銅 (純度約 5N - 6N)

PSC + (Perfect Surface Copper Plus) : 高純度實心光面銅 (純度約 6N - 8N)

SA-OF8N (Super Annealed Oxygen-Free 8N) : 超冶煉高純銅 (純度約 8N)

等等...

雖然名稱五花八門,不過內容是大同小異,反正都是在追求導體的純度,以增進傳輸能力。

消費者不要被這些好聽的名稱所迷惑了。

...

其實,4N - 6N 的銅線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價格也不貴,是物美價廉的好選擇。

當然 7N、8N 的銅線會更為純淨 (實際差距未必聽得出來),但因冶煉技術、產量問題,價格會比 6N 高昂許多。

有些甚至比純銀線還貴,值不值得就很難說了。

...

純銀線 Silver

銀的電阻比銅小,電子信號的速度更快,導電率更好,因此聲音聽起來有高速感,高頻通透,而且具高貴感。

不過,在相同截面積下,其載流量比銅線低,會導致中低頻量感較少。

如果搭配的器材已太過明亮、解析,或較欠缺低頻,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銀線身價高貴,一定會比銅線好聽。

如果想用純銀線,最好要買純度夠高、線徑夠粗 (或芯數夠多) 的產品,否則寧可不用。

...

鍍銀線 Silver Plated Copper

理論上,鍍銀線是為了同時擁有銅線和銀線的優點。

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技術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只無法體會鍍銀的好處,還得浪費鍍銀多花的錢。

所以如果要用,一定要選成效經過市場認可的產品。

...

合金線 Alloy

為了彌補銅或銀結構上的缺點,也有一些廠商在冶煉中,加入金、錫、鋅、鋁等,以獲得更全面的效果。

(另外,在插頭、接頭上,則通常鍍金、銠、鈀,避免氧化,順便調音)

當然,效果如何,還是得親耳聽過再說。

...

目前最有名的合金技術,包括 :

Siltech : PCOFC + G (雙螺旋同軸純銀 + 純金)

Tara : Consonant Alloy (和諧合金)

Van den Hul : Amorphous Cu/Zn/Ag Alloy (無定狀銅鋅銀合金)

...

線材的結構

機內線都是結構簡單,價格便宜的單芯線,

那為什麼機外的訊號線、喇叭線、電源線,卻是一條比一條複雜呢 ?!

這是音響廠商賺錢的陰謀 ?! 還是滿足音響迷的虛榮 ?! 或者是 ?!

撇開導體外在的屏蔽不談,就導體本身而言,最重要關鍵,就是 "集膚效應" !

...

集膚效應 Skin Effect,是指導體有交流電 (電流及電壓) 通過時,電磁、電場在導體內部產生漩渦,與原來的電流互相抵消。

越靠近導體 (漩渦) 中心,電磁、電場越強,被抵消的電流越多,

最後導致導體內部的電流分布不均勻,中心部分幾乎沒有電流只有導體邊緣 (皮膚) 的部分才有電流通過。

雖然有人以為,以一般音樂訊號的頻率 (約 20 - 20k Hz),根本不必理會集膚效應,

不過各家線材大廠還是想盡辦法避免頻率響應 (尤其是高頻) 受到影響。

...

最常見用來減緩集膚效應的方法 :

1. 使用李茲線 (Litz)

將多條互相絕緣導線相互纏繞,使得電磁場分布比較均勻,導線上的電流分布就會較為平均。

...

2. 使用多芯細線

導線越細,集膚效應越低。

再利用多芯來補足導線的截面積,增加電流傳輸。

而這樣的結果,使得音響線材,不脫以下三種結構 :

...

單股單芯線 Solid + Single-Core Wire

單芯 (蕊) 線是指一股絕緣內,只有單一導體。

又可分成 :

單股單芯線 : 對訊號線、喇叭線而言,正負極各一股,對電源線而言,水、火、地線各一股。

多股單芯線 : 正負極,或水、火線,各兩股以上,但數量不至於很多。

...

採用 "單股" 單芯線,勢必導體直徑要夠大,才不至於容易斷裂。

優點是...

線徑較粗,可以傳輸較多電流,能量充沛,低頻結實。

缺點是...

易受集膚效應影響,高頻延伸欠佳,尾韻收得太快,容易失去韻味。

而且導體直徑粗,線身就會又硬又重,不易曲折,使用上易有麻煩。

...

因為 "癖性" 較明顯,不見得人人適用,所以市面上的音響線材 (不包括機內線),很少有真正的 "單股" 單芯線。

其最大的應用價值,應該在電源線上。因為可傳送較大電流,非常夠力,特別適合大功率、大電流的後級使用。

另外,數位線,傳輸的是數位訊號,也較適合應用 "單股" 單芯線。

...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單股單芯線 :

訊號線 : Esoteric 7N-DA6100 / Oyaide FTVS-910 / Stage III Baron ...

喇叭線 : Anti-Cables Level 3 / Stage III Baron ...

電源線 : Acoustic Revive Power Reference / Nbs Monitor 0 / Siltech SPX-30 ...

...

多股單芯線 Solid + Multi-Core Wire

為了保有 "單股" 單芯線的優點,又要避免其缺點,所以大部分的單芯線,其實是 "多股" 的。

既可清晰、明確,又能避免影響高頻延伸。

...

不過,"多股" 單芯線的設計,沒那容易 (比起單股單芯線,或多芯線,都來得複雜)。

只有一些講究設計的線材大廠,才有能力避開各股、各頻段上的銜接問題。

如 : Audioquest / Nordost / Stage III / Tara 等。

...

多芯線 Stranded Wire

多芯線是指在一股線 (絕緣) 內,有許多 (或多或少) 根,而且彼此間沒有絕緣的導體。

通常,會因集膚效應少,高頻延伸較好。

但也會因各導體間的磁性、導電性干擾,造成解析、聚焦力較差,聲音會較模糊、柔和。

...

在音響性上,多芯線大多比不上單芯線,但較無癖性,且音樂性較柔和。

在生產上,多芯線要多粗就多粗,要多細就多細,不像單芯線有基本上的限制。

因此,為了適應各種器材,及方便生產,市面上的音響線材,絕大多數都是多芯線。

...

線材的粗細

很多人直覺... 電線就是電線,哪管他是粗,還是細 ?!

但只要你稍微了解電子學,就會知道線材的粗細事關重要。

就像水管的粗或細,在傳送水量、水壓上,可是大不相同的。

尤其是傳輸能量的電源線、喇叭線,更要注意 "粗細" 的問題。

...

根據 AWG (American Wire Gauge,美國線徑標準規格) :

AWG 編號 : 直徑 (英寸 in) / 直徑 (毫米 mm) / 截面積 (mm²) / 阻抗 (Ω / m)

AWG-02 : 0.2576 / 6.54 / 33.6 / 0.0005

AWG-04 : 0.2043 / 5.19 / 21.2 / 0.0008

AWG-06 : 0.1620 / 4.12 / 13.3 / 0.0013

AWG-08 : 0.1285 / 3.26 / 8.37 / 0.0021

AWG-10 : 0.1019 / 2.59 / 5.26 / 0.0033

AWG-12 : 0.0808 / 2.05 / 3.31 / 0.0052

AWG-14 : 0.0641 / 1.63 / 2.08 / 0.0083

AWG-16 : 0.0508 / 1.29 / 1.31 / 0.0132

AWG-18 : 0.0403 / 1.02 / 0.82 / 0.0210

AWG-20 : 0.0320 / 0.81 / 0.52 / 0.0333

AWG-22 : 0.0253 / 0.64 / 0.33 / 0.0530

AWG-24 : 0.0201 / 0.51 / 0.21 / 0.0842

AWG-26 : 0.0159 / 0.41 / 0.13 / 0.1339

AWG-28 : 0.0126 / 0.32 / 0.08 / 0.2129

P.S. 編號越小,線徑越粗,阻抗越低。

...

這表示... 線材越細,或線材越長,阻抗就會越大。

而阻抗越大,則表示越會妨礙電流通行。

所以,對於可能需要大電流的...

1. 電源處理器的輸入 (電源線)

2. 擴大機的輸入 (電源線)

3. 電晶體擴大機的輸出 (喇叭線)

或可能長度會很長的...

4. 擴大機的輸出 (喇叭線)

線材的粗細,就會變成一項值得重視的問題。


為了簡化名稱、明確化內容,我們搬家了 !!!

請歡迎光臨全新網站...


音響俱樂部 Audio Club

網站 http://audio-club.blogspot.tw/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udio.club.tw


黑膠俱樂部 Vinyl Club

網站 http://vinyl-club.blogspot.tw/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vinyl.club.tw